吴亮律师
签订劳动合同后,一般不再视为应届毕业生。从法律角度看,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,毕业生已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,失去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。应届毕业生通常指即将毕业或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未就业的学生。若公司未缴纳社保或合同有特别约定,可能影响此认定。当发现身份认定影响就业或权益时,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。 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从法律角度看,问题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如下:1. 若劳动合同中未明确应届毕业生身份的保留,且公司已缴纳社保,则一般视为非应届毕业生。此时,应关注合同中关于职位、薪资和福利的约定,确保权益不受损害。2. 若学校或政府有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特殊政策(如就业补贴、落户优惠等),可尝试与公司协商,在不影响双方利益的前提下,调整社保缴纳时间或方式,以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。3. 若因身份认定问题导致就业受阻或权益受损,可寻求法律援助,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同时,保留好相关证据,如劳动合同、社保缴纳记录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,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 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上,应届毕业生身份的丧失主要与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社保的缴纳相关。常见处理方式包括:一是查阅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,确认是否有关于应届毕业生身份的特别约定;二是咨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,了解相关政策;三是根据具体情况,与公司协商调整劳动关系或社保缴纳方式。选择时,应综合考虑个人职业发展、权益保护和法律政策。
上一篇:我签的劳务合同内容是劳动合同,是否有效? 下一篇:暂无